• 土地利用監測解決方案

    發布日期:2019-11-12

    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與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主要運用 GIS、遙感及現代科學技術掌握土地的利用情況,特別是城鎮建設用地和耕地的利用情況。本方案主要充分利用“3S”技術以及地面調查和計算機網絡通訊等技術手段,建立全國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體系,實現對重點地區、特定目標土地利 用狀況的快速監測,為國土綜合管理、執法檢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情況、農田保護情況、土地綜合整治情況等提供服務。在土地利用現狀與動態監測中,主要的工作是通過對監測區的遙感影像及 其他土地利用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利用人機交互式解譯的方式獲取土地利用現狀及動態變化信息。

    一、土地利用現狀遙感監測

    實現對多元異構數據提供處理、整合、交換、共享的管理平臺。平臺以國土資源各類數據為基礎建立“一張圖”核心數據庫,依托成熟的數據庫 管理系統和GIS平臺,按照統一的標準,建立集數據管理、數據處理、數據交換等功能建設完善的數據管理平臺,提供業務系統運行所需的基礎數據、管理數據支撐。按照不同的應用需求,制作不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數據(通常為 1:10 萬、1:5 萬、1:1 萬等)。本方案在實現土地利用遙感監測的基礎上,制定了較為合理的技術路線。

    數據處理

    通過數據抽取、轉換、清洗和加載等數據采集步驟對遙感影像數據按照不同需求進行地形圖糾正與配準,使同一區域、不同類型衛星數據地理坐標 以及象元空間分辨率匹配。同時,對影像進行融合鑲嵌處理,滿足應用需求,并以此為基礎實現信息監測、預警處置等業務。 可以方便快捷的保證數據的拓撲關系。數據采集過程中根據鼠標的形狀判斷捕捉狀態;通過共享編輯可對共邊或共點的數據同時進行增點、刪點、移點的操作;文本生成圖形,支持鍵盤輸入坐標點和批量導入GPS、全站儀等測量儀器的電子數據等功能。

    人機交互式解譯

    在影像處理后的基礎上通過人機交互式解譯方式判讀提取土地利用信息??蛇M行符號庫管理及專題圖件的制作輸出,包括多種格式影像數據的疊加顯示控制,影像校正,影像數據的無效值裁剪,影像生成金字塔及金字塔重建,通過影像生成DEM數據等。

    野外核查與成果匯總

    可以進行空間分析、緩沖區分析、任意區域分析等多種統計功能。通過實際外業核查對土地利用解譯信息進行確認與訂正,根據影像判讀與野外調查獲取結果,進 而統計土地利用圖斑的類型、位置、范圍和面積等信息,并制作圖件。

    成果質量檢測

    包括全項檢查、分項檢查、專題檢查等功能,從而確保規劃編制單位提交的“多規”編制數據成果符合規定的數據標準和技術指引。

    二、土地利用變化信息提取

    土地利用變化信息即土地使用過程中地表自然屬性發生變化所表現出來的信息,主要包括農業用 地轉變為建設用地、城市擴展占用耕地與非耕地等類別。

    在構建需求比例尺土地利用/土地覆蓋專題數據庫的過程中,構建 GIS 平臺人機交互直接判讀(下 稱人工解譯)為核心的中國土地利用遙感制圖技術方案,同時采用基于遙感監測的土地利用/土地覆 蓋(《全國土地分類》(2002 年標準))分類系統,形成一致的判讀標準,從而保證遙感人工解譯的精 度。在獲取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兩期遙感影像的直接對比分析,采用土地利用變化分類判讀(即直接解譯動態斑塊)和“圖斑分割”的方式對土地利用動態信息進行提取(主要是利用差值、變換和融合等圖像處理技術,使發生變化的部分從背景影像中顯現出來),進一步形成土地利用動態變化圖斑,并加以定性與集成。下圖以 2005 年和 2010 年為例,提取土地利用動態信息。

    三、主要成果

    遙感影像成果

    以 GIS 為操作平臺,利用不同比例尺地形圖,對需求區域的不同遙感數據源采取影像處理。處 理過程主要包括輻射校正、幾何糾正、融合、鑲嵌等。

    土地利用圖件成果

    利用人機交互式解譯與實地野外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獲取土地利用現狀數據與動態圖斑。

    數據統計成果

    可以進行空間分析、緩沖區分析、任意區域分析等多種統計功能。匯總行政區劃土地利用類型面積。


    分享到:
      亚洲综合国产偷拍_亚洲综合国产偷自区第1页_亚洲综合国产偷自区第3页_首页